明明宣传时打着“精致年代剧”的旗号,结果一开播,观众却像揭开了一锅烂饭的盖子——扑面而来的,全是槽点。
本该沉浸在民国风情中,结果被粗糙的布景和离谱的剧情拉出戏;本该是热血成长的女主,结果像神剧女主一样到处开挂;本该是年代感十足的精工细作,结果全成了塑料拼装。
这剧到底怎么了?为什么都说它挂羊头卖狗肉?
01 开场三分钟,“掉粉”一大批
剧一开始,女主韶华登场。一身“古早滤镜”加身,穿着刺眼的白纱,表情夸张地冲进人群救孩子。
本来想营造一出“女主初亮相就立人设”的名场面,结果观众只看到了强行煽情:
一匹受惊的马冲向孩子,韶华用肉身挡住,毫发无伤还把孩子救了……观众在弹幕里直接笑出声:“这是拍年代剧还是演变种超英?”
剧情才刚刚展开,观众已经开始关频道。
并非“剧情夸张”,是因为太“脱离常识”。
一个大家闺秀,没接触过枪,能顺手从土匪手中抢下枪还镇住全场?土匪一群人就被她一个弱女子吓得不敢动?甚至她丈夫还主动带她去见初恋,让她“追寻自由”?
这都能拍成民国版的“玛丽苏爽剧”,实属罕见。
02 编剧被质疑“自己抄自己”
很多观众越看越眼熟:“这剧情和孙俪那部《那年花开月正圆》也太像了吧?”
女主一开始为了家庭屈身下嫁,丈夫早亡、恶婆婆压榨、小叔子算计,接着她独自撑起家族生意,凭本事一步步翻身,成了商界女强人……
听着耳熟吧?没错,细心网友扒出,两剧编剧竟然是同一个人——苏晓苑。
这一揭,网友更炸了:“你复制《那年花开月正圆》的成功经验可以,但你连剧情都一比一照搬,是不是太懒了点?”
有观众调侃:“这不是复刻,是Ctrl+C再Ctrl+V。”
观众不反对熟悉的套路,但起码要换个包装吧,改个细节也行啊。可这剧不仅剧情套路雷同,连人物配置都像模子刻出来的。
这种敷衍的态度,就是拿观众当傻子。
03 三位“专家”把关,结果全是低级错误
剧组曾大言不惭地说,专门请了三位民国经济专家参与顾问,为的就是让这部剧“还原历史质感”。
结果呢?光是钱的概念,就已经错得离谱。
剧里张口闭口就是“三千大洋”。可要知道,在民国时期,一块大洋能买几十斤上等大米,三千大洋相当于普通工人几十年的工资。
你就当观众都是没上过历史课的吗?
还有称呼错误。民国时期的“北京”应该叫“京师”或“北平”,可剧中演员全员用现代称呼,信口就来。看得懂的人只能一边摇头一边关弹幕。
这就像你拍清朝宫廷剧,皇帝张口就喊“中南海那边怎么说的?”你说尴尬不?
而且这些常识性错误居然能从剧本流转到成片播出,无一人指出,所谓“专家团队”,像极了混工时领工资的摆设。
04 选角太失控,观众直呼“出戏”
说到这部剧最被诟病的点,那必须是演员违和感。
先说女主热依扎。她的演技一直在线没错,但年近四十来演十八岁的少女,这合适吗?滤镜再厚,也挡不住法令纹和疲态。
尤其是“少女懵懂初恋”的桥段,配上她这个年龄段的气质,观众立马“跳戏”:这不是少女,是二婚大姐!
再说李勤勤,这位“婆婆专业户”在剧中饰演陈母,一出场就张牙舞爪。
她夸张的肢体语言、咆哮式的台词,仿佛在演一部《家有恶鬼》,完全没有民国大户人家主母应有的沉稳和威仪。
还有柴碧云,演技完全变成“表情包合集”,动不动瞪眼、撇嘴、翻白眼。就这水平,在小朋友眼里都堪比恐怖片。
这三位搭在一起,演出的不是年代沉淀感,是“跳戏大合集”。
05 布景像影楼,枪支像玩具
年代剧,最怕的就是“假”。
观众不是要求你每块砖头都要从博物馆借来,但基本的时代感要有吧。
可《灼灼韶华》一看就经费紧张,大场景全靠抠图,小道具像淘宝拼单。城市背景像刚搭建好的影楼,连土匪的枪都是清一色的“莫辛纳甘”加“盒子枪”,还散发着油漆味。
有观众讽刺道:“这不是民国,是影楼打包拍婚纱照。”
更让人喷饭的是,剧中某个赎妓桥段,老鸨竟然狮子大开口要几千大洋。
你要是拍的是清末“顶级富商区”,咱都忍了。可设定明明是普通商家,这几千大洋开口,编剧怕不是拿错了剧本。
06 打着“女强”旗号,走的是“神剧”路线
女主韶华设定原本是野心勃勃的商界新女性,但剧中硬是把她改成“为哥哥下嫁”的柔弱女子。
可剧情又一边让她逆天改命,开挂升级,一边不停让她靠男人辅助,丈夫、初恋、公公轮番成为她的“垫脚石”。
你到底是拍女强还是男搭档剧?
搞得最后像在看升级打怪的手游:敌人都无脑送人头,主角金手指无限开挂,还附赠智商掉线的反派团。
观众早就不是十年前那拨好糊弄的人了。
07 央视平台也保不住这锅
这部剧一上央视八套,观众还以为稳了,毕竟是“国字号”,结果啪啪打脸。
评论区里最多的三个词是:“尴尬”、“出戏”、“下架”。
要知道,央视近几年播出的《风吹半夏》《小巷人家》《生万物》都是实打实的好剧,讲的是人情味、时代感,演的是骨子里的烟火气。
《灼灼韶华》和它们比,像速食面硬装成八珍玉食。
这就像你去高级餐厅吃饭,菜单写着“宫廷满汉全席”,结果上来的是隔夜盒饭,还让你付双倍价格。
观众不生气才怪。
最后:
一部剧的好坏,不是靠请几个流量明星撑场,也不是靠包装得花里胡哨,更不是靠喊几句“民国专家坐镇”就能唬住观众。
观众早就不是只看脸的时代了。真诚、扎实、有逻辑、有情感,才是电视剧立足之本。
当创作团队把快钱当目标,把流量当底牌,放弃对细节的打磨和对角色的塑造,那最终失去的,是观众的信任和平台的口碑。
毕竟,演戏可以装,情绪可以骗,剧情可以夸张,但观众的眼睛,骗不了。让观众喊“下架”的年代剧,最该下架的不是剧本,而是那颗侥幸混过关的心。
这剧,让人明白了一个道理:年代剧想火,光学样子可不行,得先学做人。
「狗头萝莉」的故事
5406资讯2025-09-22《误杀3》曝片段 刘雅瑟张榕容传递女性互助力量
4148资讯2025-09-22《操纵者》上线,张子健刘威葳主演,抗日谍战剧,走爽剧路线
3873资讯2025-09-22《暗夜与黎明》今晚收官 陈哲远聂远邢菲姚安娜共展初代公安风采
3457资讯2025-09-21《香水佳人》首播,女性苦情剧,一妻一妾的悲惨生活,适合老年人
2723资讯2025-09-22葛优“好人团”好事连连看!《爆款好人》正式上映
2673资讯2025-09-22登春晚一夜成名,56岁在异国离世,临终前才知道自己的身世!
2656资讯2025-09-22EXO金钟仁将于5月11日入伍 将于2025年2月退伍
2385资讯2025-09-22苗苗崩溃痛哭,郑恺被全网痛骂:别装“好男人”!
2339资讯2025-09-22SEVENTEEN夫硕顺将于2025年1月初回归 目前正在积极准备中
2060资讯2025-09-22